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隨著新一年高校錄取工作相繼開始,各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也競相上新:有的用一盞書燈照亮歷史畫卷,有的以“‘天大’好事”的諧音梗傳遞喜悅,有的將非遺潞綢融入校慶設計,有的甚至把新生名字送上太空……
網(wǎng)友觀點:教育的力量從來不在物質形式的奢華,而在于精神內涵的豐盈。讓錄取通知書既能夠保持簡約莊重的本色,又能傳遞出大學獨特的精神氣質,才是教育者智慧的真實體現(xiàn)。畢竟,大學的尊嚴不在于它發(fā)出了多么華麗的邀請函,而在于它能為求知者提供怎樣的精神家園。
網(wǎng)友觀點:一封有創(chuàng)意和時代內涵的錄取通知書,不僅是向社會展示學校形象的“文化名片”,更散發(fā)著家國情懷。它能幫助學生與學校產生情感連接,激勵他們意氣風發(fā)地迎接大學生活。希望越來越多的高校能注重這份“儀式感”,讓步入大學殿堂的學子們對未來多一份自信與篤定。
【新聞回放】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12306官網(wǎng)旅客出行指南注意事項中指出:由于旅客列車車廂屬于封閉空間,為確保旅途環(huán)境良好和空氣清新,乘車期間請勿食用榴蓮、方便面等氣味濃重的食品。迅即,該話題引發(fā)熱議。
網(wǎng)友觀點:高鐵不讓吃方便面何不換個角度看,為何大多數(shù)旅客寧愿選擇方便面充饑?答案不外乎高鐵餐食供給需要一場結構性改革,強化優(yōu)質供給、做到物美價廉、打造“美食高鐵”,讓旅客不再依賴方便面充饑,那么相信也不會有人還背負著“方便面行囊”登上“詩和遠方”的旅途。
網(wǎng)友觀點:高鐵的服務品質提升,更應體現(xiàn)在對乘客實際需求的精準回應上。唯有打破餐飲供給的固化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既能吃得起、吃得好,又能自主選擇合心意的餐食,才能讓高鐵出行的體驗更貼合大眾期待,讓每一段旅程都更顯溫度。
網(wǎng)友觀點:此次高鐵“泡面之爭”表面是飲食問題,實則是公共服務如何更好滿足大眾需求的深刻命題。破解這一難題,不僅需要管理智慧的提升,更需要服務理念的革新。通過構建多元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服務體系,完全可以在保障公共環(huán)境的同時,讓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餐飲服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