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夜夜嗨AⅤ国产精品,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国产区日韩去区

  1.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丨鄉(xiāng)村支教老師李微楠:做孩子們“看世界的引路人”

    2025-09-13 11:19:23  來源:新華社  


    [摘要] “同學們,我們腳下的云貴高原,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寶地。而你們正如這片土地一樣,充滿無限可能。”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第四中學的教室里,一節(jié)新學期的地理課正在進行,地理老師李微楠手指地圖向孩子們講解中國地理概況。...

      “同學們,我們腳下的云貴高原,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寶地。而你們正如這片土地一樣,充滿無限可能。”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第四中學的教室里,一節(jié)新學期的地理課正在進行,地理老師李微楠手指地圖向孩子們講解中國地理概況。

      2017年,李微楠從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加入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回到家鄉(xiāng)云南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支教老師,被派往云南臨滄云縣大寨中學。“既是圓兒時的教師夢,也想為家鄉(xiāng)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是他的初心。

      建水第四中學的教室內(nèi),李微楠正在給學生們上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地理課。新華社記者 胡了然 攝

      臨滄地處滇西南,2021年之前交通還極其不便。那時,從學校返回玉溪老家,李微楠需先后換乘鄉(xiāng)村巴士、長途大巴與火車,歷經(jīng)10余個小時,而不少學生周末回家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家。這些經(jīng)歷,讓李微楠愈發(fā)體會到西部鄉(xiāng)村教育的不易。

      2020年,李微楠考取中央特崗教師,轉(zhuǎn)赴建水四中繼續(xù)執(zhí)教。2017年至今,從臨滄的偏遠山鄉(xiāng)到建水的壩區(qū)校園,從教8年來,他始終站在云嶺大地的講臺之上,做孩子們“看世界的引路人”。

      回憶起第一堂地理課,他記憶尤深:“那節(jié)課我準備了很久,但講臺下孩子們茫然的眼神讓我心里一沉:大部分孩子從未出過省,甚至很多還沒出過縣城,地理區(qū)域?qū)⒆觽儊碚f朦朧而遙遠,怎么能懂亞馬孫平原的模樣?”

      如何才能讓抽象的地理“活”起來?

      李微楠把地形地貌、氣候物產(chǎn)等課本知識轉(zhuǎn)化為“舌尖上的地理”——講中東,他網(wǎng)購椰棗讓同學們品嘗,在果肉甜糯的滋味中解析熱帶沙漠氣候與綠洲農(nóng)業(yè)背景;聊長江中下游,他從熱干面的麻醬香味出發(fā),講述武漢“九省通衢”的交通優(yōu)勢和碼頭文化。此外,他還舉辦畫地圖比賽,讓學生們手繪世界和中國,在一筆一畫間認識山川湖海、大城小鎮(zhèn)的經(jīng)緯輪廓。

      地理課上,李微楠分發(fā)椰棗讓同學們品嘗。(受訪對象供圖)

      生動的授課方式讓李微楠班級的地理成績一直處于全校前列。比成績更讓他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好奇“山那邊的世界”。

      者中建曾是他在臨滄支教時的學生,如今已是玉溪師范學院地理與國土工程學院地理科學(師范類)專業(yè)的大一新生。“我最喜歡的就是李老師的地理課。選擇地理專業(yè),就是想成為和他一樣的地理老師,帶山里的孩子看三亞的海、長白山的天池和內(nèi)蒙古的草原。”他說。

      除了課堂,李微楠還為學生搭建起更多眺望世界的窗口。

      在臨滄支教時,他接手“夢想之聲”校園廣播站,推出“跟著音樂去旅行”“與君共讀”等欄目,讓學生自主采編、播音,用音樂和名篇美文讓學生們在旋律和文字中感受異域風情。

      就讀于武漢大學弘毅學堂政治學、經(jīng)濟學與哲學試驗班的大二學生普廷娟曾是“夢想之聲”校園廣播站站長。她至今記得:“當年在廣播站讀文章的十分鐘,是我最不自卑的時刻,那是我的避風港。”每天中午12點,校園廣播準時響起。從校園新聞、讀書分享到家鄉(xiāng)文化,小小廣播站,成為無數(shù)學生借聲波遨游世界的起點。

      臨滄云縣大寨中學地處山區(qū),學生輟學曾是老大難問題。李微楠剛來的第一學期,他擔任班主任的班上就有3名學生想要輟學。為了勸返學生,李微楠徒步山路兩個多小時家訪。破舊的瓦房內(nèi),輟學學生正照顧臥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酸不已。他一遍遍地做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積極聯(lián)系公益組織對口幫扶資助困難學生。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quán)利。”李微楠說。

      從那以后,李微楠決定走出教室,讀懂每一個學生。周末云縣的村寨里總能看到李微楠的身影,班里50多個學生的家,分布在河谷與山頭,最遠的村寨要走16公里——他幾乎走遍了每一戶。

      在他的努力下,學校輟學率顯著下降。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我覺得答案就在孩子們的眼睛里。”李微楠說,“當看到迷茫的眼神變得明亮,當幫助一個個孩子找到人生方向,這種成就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小楠老師,斯里蘭卡真的像一滴眼淚嗎?”

      “楠哥,為什么沙漠里也可以開出花?”

      李微楠耐心地回答每個問題。他對學生們說:“地理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也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你們不僅要認識世界,將來還要改變世界。”

      窗外,山巒疊嶂;教室內(nèi),夢想正破土發(fā)芽。一批又一批云嶺學子順利完成學業(yè)、走出大山。李微楠在課堂內(nèi)外的付出,成為助力孩子們成長成才溫暖而堅定的力量。(記者胡了然)

    編輯: 張潔

    相關(guān)熱詞: 鄉(xiāng)村 支教 紅河哈尼族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quán)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