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夜夜嗨AⅤ国产精品,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国产区日韩去区

  1. 深耕紅色沃土 用“活”文史資源 ——漢陰縣政協文史工作推進側記

    2023-11-04 21:13:03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我們有幸迎來全省政協文史館工作培訓會在漢陰召開,這既是對漢陰高質量發(fā)展的關心支持,也是對漢陰政協事業(yè)的鞭策鼓舞......”漢陰縣政協主席劉定東說。...

      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記者 唐冰)“我們有幸迎來全省政協文史館工作培訓會在漢陰召開,這既是對漢陰高質量發(fā)展的關心支持,也是對漢陰政協事業(yè)的鞭策鼓舞......”漢陰縣政協主席劉定東說。

      10月27至28日,陜西省政協系統文史館工作培訓班(第二期)在漢陰縣舉行。培訓結束后,參加培訓的學員們駐足在雙河口古鎮(zhèn)、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紀念碑、三沈紀念館進行交流參觀,大家紛紛表示對漢陰的文史工作給予高度的肯定和贊揚。

      1984年6月成立的漢陰縣政協,同年12月召開首次搶救文史資料座談會。1986年10月,出版《漢陰文史資料》第一輯,至今已出版《漢陰文史資料》15輯、《委員文化》24期、《各界漢陰》6期、《漢陰政協》2期、《漢陰縣政協志》1部,其中5輯文史資料榮獲“全省政協優(yōu)秀文史資料圖書”。

      深挖漢陰縣歷史沃土,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村組走訪歷史當事人、見證人、知情人,采集親歷、親見、親聞的第一手材料……

      編史求得精品 用史凝聚共識

      作為三沈故里、人文之鄉(xiāng)的漢陰縣,長期以來,漢陰縣政協始終高度重視文史資料的搶救和征編工作。

      2011年,漢陰成為安康市唯一被首批列入的13個全省文史工作重點創(chuàng)建縣之一,2012年底成功創(chuàng)建為“四室一庫”標準化的省級政協文史工作重點縣;2015年12月,該縣成功承辦首屆全市政協文史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2012年12月、2015年12月、2017年11月、2022年7月,連續(xù)四次榮獲“全省政協文史工作先進集體”。

      近年來,漢陰縣政協緊扣全黨加強“四史”學習教育“鑄魂、活學、做實”的新要求,深挖漢陰縣這個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發(fā)祥地、誕生安康僅有的3位開國將軍,走出11位大校、126位革命烈士這個“紅色富礦”,征史重“三親”、編史求精品、用史聚共識,實現了紅色文史產量高、質量優(yōu)、轉化實,讓紅色文化煥發(fā)出時代光芒。

      充實文史隊伍 廣納四海之言

      “在2022年8月中旬,我們聘請了有著‘政協情緣、漢陰情懷、文史情結’的39位來自各個領域、35位來自各鎮(zhèn)各部門的同志為新一屆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和文史工作信息員,文史征編隊伍日益壯大、網絡日益健全。”漢陰縣政協副主席熊兵說。

      據了解,聘用模式通過本人申請及各鎮(zhèn)各部門、縣政協各專委辦初審推薦,報經縣政協主席會議研究決定,聘書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頒發(fā),聘期5年。他們將同全縣政協委員一道,秉承文史資料“親聞、親見、親歷”原則,共同做好漢陰文史資料的搶救撰寫、征集整理和研究利用等工作,充分發(fā)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書寫好漢陰故事,傳播好漢陰聲音,為建設錦繡漢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嚴把工作質量 協同合作發(fā)展

      漢陰縣政協編輯出版的《漢陰文史資料》十四輯,題材新穎、資料鮮活、圖文并茂,得到省市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這是該縣政協文史工作精編細核、嚴把質量的一個縮影。

      在編輯文史資料過程中,縣政協文史委的同志和相關人員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好政治關、史實關、文字關,認真細致地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圖書,確保了《漢陰文史資料》的質量和價值。

      縣政協在文史工作中,注重繼承傳統,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三親”特色,充分征集漢陰境內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事跡的文字、圖表、照片、音像、電子文本、實物等資料,同時,加強與兄弟縣市政協的協作與研究,拓寬文史資料征集的渠道。在8月7日,寧強、漢陰兩縣政協在寧強縣開展了文史資料征編工作交流,互贈文史資料圖書,并對清朝同治年間漢陰人吳正運任寧羌州訓導期間的有關史料進行查尋考證。

      今年以來,漢陰縣政協制定出臺“十項措施”和“五年規(guī)劃”,進一步強化保障服務,加強縱向、橫向的溝通,不斷提高征編和出版質量,推動政協文史工作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更好發(fā)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漢陰縣政協 文史工作推進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