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民辦高校——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一直是學校的初心,也是使命。多年來,學校秉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辦學理念,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對教育事業(yè)的責任、使命和辦學育人的良知,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關注弱勢群體等愛心公益活動。幾代培華人胸懷大愛,薪火相傳,以點滴行動匯成一條愛的河流。

該校聯(lián)合北京云校為陜西11個貧困縣區(qū)捐贈智慧教育平臺
從建校初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職業(yè)學校”起,學校便將公益性這一特質(zhì)注入發(fā)展血脈。當初,學校專門招收來自貧苦中下家庭的女子入學,讓她們掌握謀生技能,脫離生活窘境。學校甚至不收取學生的學費和住宿生活費,諸多善行義舉開啟公益辦學之路。
學校發(fā)展的重要奠基人、原培華女大的創(chuàng)辦者姜維之先生,一生勤儉,心系師生,以仁愛之心辦教育,贏得社會贊譽。老校長愛生如子,處處解囊,當他得知學生患尿毒癥的消息后,迅即幫其支付了手術費3萬元,并免去了她所有的學費。臨終前,他將自己一生省吃儉用的積蓄20萬元拿出來,在學校設立了“姜維之獎學金”和“獎勵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基金”。
學校現(xiàn)舉辦人、理事長姜波說:“辦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培華人非常熱心關注并致力于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姜波理事長情系公益,率先垂范,有學生家中遭受災害,他親自批準減免學費;有學生因?qū)W費問題要求中途退學,他自己掏腰包資助其堅持完成學業(yè);有的學生突發(fā)重病,他連夜組織送往醫(yī)院,墊付費用并派專人護理。他還把關愛兒童村孩子們的成長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多次帶領培華師生,帶上生活物資赴兒童村,看望那里的孩子們,用真情溫暖了他們。他曾榮獲“希望工程25年杰出貢獻獎”,成為陜西省唯一獲得此獎項的青年代表。

姜波理事長母親郝玲玲女士(后排右四)看望子洲縣留守兒童
在學校大愛精神傳承和指引下,西安培華學院在注重深化內(nèi)涵發(fā)展、提升教育質(zhì)量的同時,也積極履行一所高等學府的社會責任。學校曾為陜西省9個貧困鄉(xiāng)鎮(zhèn)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捐助援建10所希望小學;2008年汶川地震后,學校實施“培華愛心工程”,向希望工程捐資255萬元;2012年10月,學校捐資200萬元,啟動“敬老工程”公益項目,專門資助在陜革命英烈及其子女、鰥寡老人;2016年,在學校的積極協(xié)調(diào)推動下,云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陜西省十一個國家級貧困區(qū)縣的教育系統(tǒng)捐贈云校智慧教育云平臺系統(tǒng)和設備,捐贈總價值折合人民幣3.3億元……
中央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學校更是積極開展溫暖行動和愛心之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陜西省教育廳“兩聯(lián)一包”扶貧工作中,學校派出3名扶貧干部常駐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艾家畔村,帶領當?shù)孛撠氈赂?。學校還在當?shù)亻_展打壩修路、開辦養(yǎng)羊合作社,支教送教、捐贈慰問等活動。近年來,累計向子洲縣教育系統(tǒng)、貧困家庭落實扶貧資金130萬元。
在省委教育工委“雙百工程”扶貧工作中,學校結對延安市延川縣和寶雞市金臺區(qū),開展信息化平臺捐贈、醫(yī)療健康服務、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培訓、體育幫扶、送教支教、志愿服務和消費扶貧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為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在學校扶貧工作中,姜波理事長的母親郝玲玲女士也熱心參與,她私自解囊,關懷看望為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小學學生,為他們送去了學習生活物品。當?shù)弥又蘅h馬岔中心小學體育設施欠缺后,她拿出9600元為該學校購買了兩幅籃球架。她還積極為西安市培華公益慈善基金會捐款,用于資助學習貧困學生。
教育理應成為一種公益事業(yè),西安培華學院將這樣一種愛的傳承不斷延續(xù),在扶貧幫困的道路上不斷播撒著愛和希望,也收獲著喜悅和成功。(海云 來昌榮 雷文姣)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