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春華
出梅入伏,整理衣柜,翻出一件我40多年前穿過的白色“的確良”長袖襯衫。見物思事,勾起了我對“的確良”點點往事的回憶。
初聽“的確良”這個名字,現(xiàn)在的年輕人也許不知所云。“的確良”不是說天氣確實涼快,而是產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一種紡織面料。在那個特殊年代,“的確良”的確亮麗、也令人艷羨,曾經(jīng)一度引領服裝潮流,在中國紡織史上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
“的確良”,用現(xiàn)代人的說法叫“滌綸”。追溯其歷史,是由美國一家化纖公司研發(fā)生產的一種合成纖維面料。上世紀70年代初引進我國,其名由音譯而來,因穿著靚麗,一開始叫“的確靚”。后因確實比棉布料涼快些許,流行到北方就叫“的確涼”了。后來叫習慣了,便取諧音,美其名曰“的確良”。
那個年代,我國經(jīng)濟基礎薄弱,物質不豐富,衣服或者布料須憑布票購買。布票每年年終發(fā)放,每人1丈6尺,這個額度大概就是可供每人每年添置一套新裝。就那么一點點布票,顧了買外衣就顧不了買內衣、被套,一般人家是很少添置新衣服的。一旦家中有子女談婚論嫁,布票更顯得捉襟見肘。因此,人們對布票格外珍愛,對自己的衣物倍加珍惜,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慶幸的是,“的確良”是化纖產品,不需要布票,因此成了尋常百姓青睞的飾體之物。而且做出來的衣裳不縮水、易洗滌、易干、耐穿,不容易變形;同棉布相比,“的確良”更容易上色,面料顏色也很豐富。賣相比純棉布料好多了,一些大中城市的百貨商店、布店有售,還售賣現(xiàn)成的“的確良”成衣、“假領子”,就是價格比布料高不少。因為當時我國還不具備“的確良”生產能力,只能依靠進口來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價格昂貴。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剛從部隊院校轉到地方企業(yè)工作不久,一次去局機關辦事,見一工作人員穿著一條筆挺的深藍褲子,上身配一件雪白的“的確良”短袖襯衫,帥極了,十分亮眼。從此,我便認得了“滴滴括”的“的確良”。后來,我們國家也能生產“的確良”了,“的確良”價格便宜了許多,穿這種面料服裝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我第一次穿“的確良”,頗有點戲劇性。當時我二十七八歲,年紀輕輕,妻子省吃儉用,去百貨商店排隊挑選了一段淺綠色“的確良”面料,為我做了件時尚的短袖襯衫,還特意在襯衫左胸部縫制了一個口袋,感覺特爽。豈料,早晨穿上新衣去上班,路過機床廠大門口時,突然從傳達室扔出一個吸剩的香煙頭,大巧不巧落在我剛穿上身的“的確良”新衣口袋里,襯衫口袋瞬間被燒了個硬幣大小的洞,幸虧里面穿了件汗衫背心沒有被燙傷,一時搞得我哭笑不得。
由此,“的確良”的缺點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比如:冬天不如棉布料防寒保暖;夏天又不像純棉那么透氣;淡顏色“的確良”襯衫下雨淋濕后會變得透明且貼身,穿出去不雅觀;沾個火星就燒個洞,而且很難修補,等等。后來改進成“滌棉”,即滌綸和棉的混紡面料,就好多了。
隨著時代發(fā)展,各種穿著舒適、色彩亮麗的面料陸續(xù)上市,什么純棉、純麻、毛紡、絲綢等各種材質的面料應有盡有,但是動手做衣服的人卻越來越少,大都是到商場、服裝店購心儀的衣服,“的確良”服裝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退出了歷史舞臺。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